从 1660 年到今天--在 400 年企业历史的道路上。
贺利氏是一家可追溯到17世纪的家族企业。1660年10月,医学博士Isaac Heraeus(1636-1676,Johannes Heraeus博士的儿子)接管了当时位于哈瑙新城的Faucque药房。1668年,他在哈瑙新城的集市广场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药房,名为“Zum weißen Einhorn”。由此,Einhorn药房在哈瑙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现在,贺利氏被认为是德国最早的药剂师兼企业家之一。药房当年所在的建筑物早已不复存在,成为二战盟军空袭轰炸哈瑙的牺牲品。然而,现在立于哈瑙市的纪念牌匾记载着德国工业发展史上的这一里程碑。
Isaac Heraeus的长子Franz Heraeus(1661-1707)在1683年接手了父亲的药房。在他的推动下,药房开始接触贵金属业务。据一份旧文件记载,Franz Heraeus在1694年就已涉足黄金业务。当时,他向哈瑙的法国教堂提供纯金,用于教堂的字母、门把手和公鸡风向标镀金。Einhorn药房作为伯爵宫廷药房经营了六代,直至19世纪中叶。
1851年,Wilhelm Carl Heraeus(1827-1904)从他的父亲Esay Heraeus(1785-1830) 手中接管了Einhorn药房,并将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这位药剂师兼化学家通过在哈瑙的金匠工作意识到铂金的难题。这种贵金属在首饰制造中需求量巨大,但工业中的可用数量却极为有限。因为铂金硬度很高,熔点高达1769℃。在此之前,只能在白炽状态下进行锻造和压制。Wilhelm Carl Heraeus找到了一种能产生高温的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在1856年,他成功地在自己研制的氢氧吹管中熔融了2公斤铂金(氢氧是一种氢氧混合气体)。
“德国第一家铂金冶炼厂”就此诞生并快速起步发展。很快,W. C. Heraeus,这家年轻的公司就拥有了遍布全球的客户:金匠作坊、珠宝加工厂、齿科工厂、化学实验室以及工业领域其他行业的众多公司。到1870年,贺利氏的纯铂金年产量已达20至50公斤。1875年至1879年间,年销售量达400公斤;1888年,年销售量超过900公斤。Wilhelm Carl Heraeus继续试验,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使用铂金和铂合金制造坩埚和铂板,这些材料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司创始人的两个儿子Wilhelm Heraeus博士(1860-1948)和Heinrich Heraeus博士 (1861-1910)从1889年开始接手公司管理。受益于工业文明曙光时代和全球工业化发展,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新兴的灯泡工业和齿科都对铂金的需求量极大。19世纪末,贺利氏的铂金年加工量达1000公斤,同时公司将40名员工迁入哈瑙城外的新工厂,这就是现在的公司总部。两兄弟将公司的重心放在研发上。1890年,他们还邀请了一位校友Richard Küch博士(1860-1915)加入贺利氏,以壮大其技术研发能力。Küch博士,这位物理学家兼化学家的很多创新,为公司至今仍在的许多业务领域奠定了基础。他一直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并于1891年参与了公司历史上的第一项专利申请。
自1896年以来,贺利氏一直致力于使用亮金和亮铂金等陶瓷颜料改善玻璃和陶瓷表面。1899年,公司通过氢氧吹管在2000℃下熔炼水晶,首次成功制造出无气泡的高纯度石英玻璃。现在,这种半透明、高纯度的高科技材料已成为高速互联网接入所不可或缺的玻璃纤维材料。在1904年,凭借Original Hanau® Höhensonne,Küch博士和贺利氏被视为紫外汞灯的发明者和医学光疗法中使用人工光源进行人体照射的先驱。
贺利氏还开拓了全新的业务领域。从1889年开始,美国成为铂金及铂金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每年都有数百公斤的贵金属从哈瑙运往海外。铂金具有耐酸、耐热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物理领域,如科学仪器、坩埚和铂板等。早在19世纪,铂金就被用来制造固定假牙的别针、灯泡的灯丝和电话中的防腐蚀电触点。Charles Engelhard(1867-1950)在这一成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贺利氏两兄弟的姐夫Charles Engelhard从哈瑙移居美国,成为公司在美国的领先代表。1902年,他创建了Engelhard Corporation,这是一家提炼铂金、金和银的公司。
1909年,贺利氏从普通合伙企业转变为W. C. Heraeus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先前的Einhorn药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铂金冶炼厂,拥有400多名员工,规模是当时市场上第二大冶炼厂的十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贺利氏的铂金业务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主要原因是美洲业务的流失。铂金库存几乎消耗殆尽,而新的材料又难以获得。尽管当时正值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但却没有熄灭对探索和发现的渴望。研发活动首先集中在回收技术上。与此同时,寻找合适的材料和贵金属替代品的工作也在继续。
20世纪20年代,家族的第三代开始掌管公司:Wilhelm Heraeus的儿子Wilhelm Heinrich Heraeus博士(1900-1985)负责公司的技术管理长达近40年,他的堂兄弟Reinhard Heraeus博士(1903-1985)负责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同样近40年。公司不断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并开发了可替代贵金属的合金,如牙科中可替代金和铂金是成本更低的假体和填充物。其中一项重大创新是在真空下熔炼金属材料。1919年,物理学家Wilhelm Rohn博士(1887-1943)在贺利氏引入真空冶炼技术。在电阻炉中,耐火基础金属在真空下以吨级熔炼,生产出全新的合金,如可替代热电偶铂丝的铬镍合金。家族企业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一个多产品集团。
在全球经济大萧条(1928-1932)期间,贺利氏的员工人数减少了一半,降至近400人,但到了1939年,员工人数再次超过1000人,年收入达到2000万德国马克。但随着二战的爆发,这种增长戛然而止。在战争年代,贺利氏与当时的很多公司一样,生产转向了制造与武器装备相关的产品,如高射炮前灯的催化转换器。贺利氏还雇佣了来自七个国家的强征劳工。1944年和1945年,公司在哈瑙的生产设施在盟军空袭轰炸中几乎被摧毁殆尽。20世纪90年代,贺利氏委托法兰克福大学的现代史教席,对公司在第三帝国的角色进行了一项独立的科学研究。1999年,贺利氏加入德国的“纪念、责任和未来”基金会,倡议为强征劳工提供补偿。
二战结束后,贺利氏开始生产炊具、电炉和浸入式加热器等消费品。1946年,公司再次制造工业用实验室设备和催化铂网。20世纪50年代初,贺利氏拥有1200多名员工,产量几乎达到了战前水平。随着经济的复苏,公司也在不断成长。在此期间,生产设施的扩展和研究活动的加强,为W. C. Heraeus的产品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公司生产重心转向高真空技术和接触技术。贺利氏石英玻璃甚至在1969年登上了月球。阿波罗11号的任务是将一个激光反射器留在月球表面,以便精确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该反射器目前仍在正常工作,其中使用的空间稳定型石英玻璃就来自贺利氏。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贺利氏专注于多元化发展,通过内部开发、应用材料专业知识及收购和建立新的国际市场等方式进行扩张。1958年,贺利氏第一家海外销售公司在法国成立。随后,在意大利、美国、英国、瑞士、日本等地设立海外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在日本和美国建立了新的石英玻璃工厂,之后又在韩国和菲律宾建立了生产用于半导体元件的高纯度键合金丝工厂。1964年底,任职近40年的Wilhelm Heinrich Heraeus从公司董事会退休。
1970年,Reinhard Heraeus在担任总经理近40年后,调任监事会主席。新成立的集团董事会在主席Helmut Gruber(1919-1989)的领导下,加快集团的国际化发展。1974年,在中国香港设立了第一个贵金属销售办事处。随即在中国内陆各地和中国台湾建立更多工厂。1979年,贺利氏海外销量首超德国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贺利氏受益于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极其迅速。从经济上而言,不易受到单个产品领域的市场波动影响。
1983年,公司第四代继承人(自Wilhelm Carl Heraeus起算;自Isaac Heraeus起算是第十代继承人)Jürgen Heraeus博士(生于1936年,Reinhard Heraeus之子)接管公司。自1970年以来,他一直都是董事会成员。在他的领导下,公司转型为活跃于全球的科技集团。1985年,Jürgen Heraeus成立贺利氏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战略管理控股公司。他将公司的业务划分为五家分散的、独立运营的管理公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从新的业务领域实现高盈利的能力,例如:贵金属/金属、传感器、牙科和医疗产品、石英玻璃和特种光源等。公司通过持续重组和调整重心,适应千禧年的市场需求。
贺利氏始终坚持创新:开发薄膜技术领域的铂电阻温度计是温度传感器优化方面的一个里程碑。公司继续扩大对贵金属的回收利用,从废催化剂、电子废料和生产废料中回收贵金属,成为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军者。对于贺利氏石英玻璃业务而言,1991年是具有双重历史意义的一年:在哈瑙,氢气罐发生爆炸摧毁了大部分厂房。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比特费尔德,整合后最大的合成石英玻璃生产厂的奠基石落地,工厂每年生产的电信玻璃光纤长达数百万公里。
2000年初,Jürgen Heraeus博士接任集团监事会主席。在新千年,贺利氏集团董事会首次没有贺利氏家庭成员的参与。2001年,贺利氏迎来150周年庆典,从Wilhelm Carl Heraeus接管Einhorn药房,到今天的科技集团,贺利氏此时已拥有9100多名员工,经营收入近70亿欧元。公司依靠广泛的产品组合,专注具有高市场准入壁垒和持续增长为特点的关键市场,重心放在环境、健康、交通、通讯和能源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贺利氏在Frank Heinricht博士和首席财务官Jan Rinnert(Jürgen Heraeus 博士的女婿)的共同领导下,连续数次刷新收入记录。例如,2011年的产品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8亿欧元。贵金属交易收入首次突破200亿欧元大关。其中,汽车、通信电子、医药、钢铁、半导体、环境技术和光伏等关键行业为这一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9年起,W.C. Heraeus业务部门被划分成两个业务部门:新成立的贺利氏贵金属和贺利氏工业技术材料。
创新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研发成果是用于微光刻设备透镜系统上的新一代石英玻璃,这种玻璃不仅具有长期稳定性而且还有自我修复的特质。此外,由于采用特殊工艺,从大型石英玻璃柱中一次可直接拉制出数千公里长的电信玻璃光纤,贺利氏至今仍是这一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之一。自2010年以来,集团一直在生产可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柔性触摸屏中电气功能层的导电聚合物。
从2013年7月,Jan Rinnert开始担任执行董事会主席,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由股东家族成员担任领导职务。2010年代的特征是重大的组织变革。虽然一些业务部门被出售,包括Heraeus Med和Kendro Laboratory Products,但其他领域也得到了扩展,尤其是在工业贵金属领域,如薄膜技术和键合丝。2013年,贺利氏将其牙科产品业务出售给日本三井化学集团。2015年,集团将之前的6个业务部门重组为11个更加灵活的实业公司(OpCo)。贺利氏正致力于通过有机增长和收购,实现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并在贺利氏控股集团的保护伞下,通过以市场导向的各业务板块确立自己的行业地位。
2017年,贺利氏全资收购了瑞士贵金属加工商Argor-Heraeus,公司自1986年以来一直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这使得贺利氏成为全球最大的贵金属服务提供商。2018年,集团在中国南京开设了全球最先进的贵金属工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亚洲和全球的贵金属交易、回收和加工的领先地位。同年,贺利氏扩大了在德国的销售渠道,并与贵金属交易商Ophirum 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面向个人客户的在线交易平台Heraeus-Gold.de。
此外,贺利氏的一些初创企业正在开拓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为了提高灵活性,贺利氏培养独立于实业公司的创新商业理念,如在非晶态金属、印刷电子产品、高性能电池和高性能气溶胶涂层等领域。自2018年起,在线交易平台Heraeus-Gold.de也可供个人客户购买来自不同造币厂的贺利氏贵金属条和硬币等产品。
在担任监事会主席 20 年后,Jürgen Heraeus由Franz Haniel接任。2020年代的特征是收购活动的增加。在2021年,贺利氏收购了美国Norwood Medical,该公司是一家拥有1100多名员工的医疗器械制造公司。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随后,凭借收购美国公司Mo-Sci Corporation和ETS Technologies,贺利氏在医疗和特殊玻璃以及伤口护理等领域扩展了其医疗技术专业知识。
贺利氏还投资了外部初创企业Forciot,它是一家开发压力和张力传感器的制造公司,并且收购全球领先的化学PET回收公司revalyu(原公司名称是perPETual Technologies)的多数股权。在2022年,贺利氏与化工集团巴斯夫成立了一家股权相等的合资企业,名为巴斯夫贺利氏金属资源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专注于从汽车废旧尾气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集团还在瑞士和中国投资各类创业基金。通过成为德国初创企业Smart Steel Technologies的最大股东,贺利氏正扩大其在人工智能(AI)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流程优化领域的专业知识。
2023年,贺利氏将其铂温度传感器业务出售给了被动元件服务供应商国巨(Yageo)公司。通过对哈瑙生产基地进行针对性投资,集团扩大了贵金属回收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其在欧洲市场的领先地位。经营特种光源业务的贺利氏特种光源也出售给了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的埃赛力达科技公司。2023年11月,贺利氏收购了法德合资的初创企业Zadient Technologies的股份,该公司生产用于高性能半导体应用的碳化硅(SiC)粉末,如基于碳化硅的电力电子器件用于电动汽车,特别是逆变器和充电器等组件。
2024年也是以材料回收利用为特征的一年。2024年5月,贺利氏在欧洲最大的稀土回收工厂启动投产,新工厂位于德国比特费尔德生产基地,利用回收的报废电子元器件生产稀土磁粉。此外,贺利氏通过收购加拿大公司McCol Metals,该公司专门从事从废旧混合金属氧化物电极中回收铱,进一步增强在回收领域的实力。如今,贺利氏集团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集团、家族企业,业务多元化,在全球拥有17000多名员工。